当前位置: 首页 > MAXON电机 > 直流无刷电机

“为了大国重器”系列第十六期:“杨”帆破浪千重隘 “冰”心熔铸万里航——杨冰

[发布时间:2025-08-08 17:26:24] 来源:竞彩足球计算器老版 阅读:1 次

  三月的江风裹着早樱芬芳掠过葛洲坝,四艘货轮披着星辉依次驶入二号船闸,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葛洲坝船闸管理处技术办的灯光仍倔强地亮着。键盘敲击声在安静的夜晚响起,杨冰的身影在电脑屏幕前定格成剪影——这,是她与大国重器对话的第十个春天。

  光阴在闸门开合中流转,当年那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,如今已是该处“智‘汇’葛闸”职工创新工作室的领衔人。2015年,杨冰入职三峡局葛洲坝船闸管理处,从船闸集控操作员到技术管理员,岗位在变,不变的却是内心的那份坚守——在基层的沃土开出红花、结出硕果。

  2024年2月21,葛洲坝一号船闸计划性停航检修(以下简称大修)拉开帷幕。此次大修,杨冰担任“葛洲坝一号船闸金属结构设备检验测试与安全评价”项目技术负责人。该项目是三峡局年度重点工作之一,将对一号闸的闸阀门等设备做专业检验测试和安全评价,其成果将为防范设备正常运行风险、提升设备正常运行可靠性提供数据支撑。

  该项目的施工,一定要具有闸室和输水廊道全部排干的条件。大修的施工项目众多,且检测施工需要在输水廊道、阀门井等复杂的工作环境下开展,工期紧、任务重、难度大。为确保该项目高效开展,大修之前杨冰就开始认真准备,查图纸、跑现场、审查施工组织设计……仔细地了解其它大修项目的施工安排后,她逐项梳理检测施工的所有的环节,提前预判施工难点和突发情况,将这一个项目的施工任务分解到每一天。

  “没有经历过加班的大修,算不上一次完整的大修。”每次大修前,老师傅们都会用这句“玩笑话”来鼓舞士气。

  大修的第二天,杨冰便经历了加班赶工。那一天的计划是对下游人字门实施检测。当天下午四时,下游人字门施工作业面才交接完毕,比预期晚了5小时,因而检测施工也延后紧锣密鼓地启动。

  “每日任务都必须在当日完成,绝不能拖到第二天!”夜幕渐渐落下,夜晚作业,低温、高空、临边,杨冰打起十二分精神,全程做好质量把控和安全监督,直至当晚十二时才收工。

  连续40天的大修,或在漆黑的输水廊道穿梭,或在47米深的阀门井内攀爬,哪里有检测任务,哪里就有杨冰的身影。每天再晚,她都要详细记录当日的施工情况和次日的施工计划。在细致的监护和高效的安排下,该项目顺利完成,其检测评价成果获得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肯定。

  初入职时,杨冰在葛洲坝船闸管理处运行岗位工作。“看不见的窗口,看得见的微笑”,是该处的服务理念。在运行岗位,每天要通过甚高频与船方对话沟通,而她却连船方讲的方言都听不懂。

  “英语四级和六级都考过了,方言还能难倒我?”为克服这个困难,杨冰狠下功夫练习“听力”,每天当班期间,她就坐在甚高频前竖起耳朵听船方讲话,一刻也不离开。与同事们不一样的是,同事只是听一个闸的,她三个闸的都听。

  根据身边师傅们与船方的对话,她先推测并逐句“翻译”出方言的内容,再同师傅们逐一核实。就这样,经过半个月的反复练习,无论是河南话还是四川话、宜昌话,她都能准确听懂并快速应答了。

  2018年,杨冰任运行一值副主管。“杨冰工作起来非常认真,她做事,我放心!”每次提到杨冰这个徒弟,获得第十四届“全国技术能手”的运行一值主管刘钟阳都赞不绝口。“无论是日常业务工作还是突发状况处理,她都能有效应对!”

  2019年5月25日凌晨5时,三号船闸右阀出现液压泵站系统压力故障。接到报告后,杨冰立即赶往现场,经初步判断为溢流阀故障,导致开阀时系统压力过高而停机。她当机立断将右侧阀门切除,通知班组人员恢复运行,确保不延误船舶过闸计划。待到交接班结束,刚下夜班的她并没有回家休息,而是再次赶往现场与修东西的人一同处理故障。

  “那件事我印象很深刻,她一晚上没睡觉,还像打了‘鸡血’似的!”维修部时任主管覃露说。

  入职短短四年,杨冰在一次次学习锻炼中迅速成长。2016年她试用期满转正考核评定为“优秀”,之后连续三年获得葛洲坝船闸管理处职工技术比武一等奖,2019年获长航局青年岗位能手、长航系统优秀女班组长称号。再之后,她又获得2020年交通运输部系统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优秀员、2021年交通运输部系统优秀员、2022年交通运输部系统建设模范机关先进个人荣誉。

  2021年,杨冰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开展“基于视觉图像识别技术的船闸大型开齿润滑油膜监测装置研发”项目——国家发改委批复项目中的一个子题项目。

  船闸人字门启闭机是闸门开启的传动装置,其中开式齿轮直接暴露在外部环境中,工作环境恶劣,必须确保其处于有效的润滑状态。这一个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,就是优化开式齿轮润滑状态的检测与判断方式——由依赖技术人员现场观察转变为依靠科学技术手段实现在线监测。

  “如果实现了对齿面润滑油膜的在线监测,就能够准确、迅速地判断齿轮的润滑状态,能够观测润滑油膜在一个润滑周期内的演变,这对延长开式齿轮这种大型机械设备寿命是非常有益的。”杨冰在项目组会上这样介绍。然而,想象很美好,现实却很残酷,在数次调研后发现,现存技术和方法都不适用于开式齿轮润滑油膜的在线监测。“所以我们一定要创新出一种方法!”她最后讲到。

  经过反复琢磨,杨冰带领团队创新地提出采用光强监测与图像识别相结合的方法,研制出了对润滑油膜在线监测的配套装置。与国内外现有的油膜监测技术相比,这种方法环境依赖性小,适用于各类开放式环境,能够在设备工作现场实现微米级厚度的油膜监测。这套监测方法还可推广到内河的有关升船机、港口、矿山等场所。

  “杨冰呀,她是一个很‘较真’的人。”这是三峡局正高级工程师王忠民对杨冰的评价。在开展科研工作中,杨冰多次向王忠民前辈请教,她的钻研精神令人印象深刻。

  正是这种“爱较真”的态度,促使杨冰在项目研究中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。入职十年来,她主持或参与科技项目十多项,依托项目发表科技论文9篇,获发明专利5项、实用新型专利8项。她参与的“三峡-葛洲坝船闸设备正常运行保障与维护关键技术及应用”项目获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科技奖二等奖。

  成绩属于过去,学习赢得未来。在各种新技术快速的提升的今天,杨冰深知持续学习的重要性。2024年11月,杨冰参加了由湖北省总工会举办的“2024年湖北省巾帼劳模工匠高技能人才数智赋能培训班”,在这里,她和AI、大数据等新技术相遇。“如今,智慧船闸建设需要懂业务、懂通航、懂AI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。”杨冰有着深切的感悟,这也是她的下一个目标。

  创新的穗粒在坚守的枝头抽穗拔节,学习的根须在基层的沃土厚植蔓延,新时代女性的故事在“万里长江第一闸”葛洲坝船闸书写着。杨冰用十年光阴印证着:“基层的沃土从不会辜负向下扎根的力量!”

首页
一键拨号
联系我们